今年6月7.8.9三天进行高考,此时上战场的是学生,比他们还紧张的就是家长。曾有一个调查显示,高考前超过8成的高三家长感到压力较大,而感到压力较大的考生仅有6成多一点儿。显然,“高考焦虑”在有些家长身上体现得比学生还明显。报告显示,面对这种压力,家长们会有8种焦虑表现:
1.短期内体重下降
2.对孩子身体状况过分担忧
3.经常性提醒孩子“不要有压力”
4.睡眠质量下降
5.工作质量有所下降
6.对除高考外的其他事情关注度下降
7.疏于照顾家庭其他成员
8.常借故对其他家庭成员发脾气
紧张是一种会‘传染’的情绪,父母经常会无意间把这样的情绪‘传染’给他们的孩子,在高考这几天尤为明显,那么如何改变家长的焦虑情绪呢?让我们看一个故事:
有两个秀才结伴赴京赶考,路上他们遇到一支出殡的队伍。看到黑乎乎的棺材,两个秀才心中都“咯噔”了一下。一名秀才心凉了半截,心想: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棺材,不吉利的兆头,他心情一落千丈,硬着头皮走进考场,“黑乎乎的棺材”如影随形,挥之不去。结果文思枯竭,名落孙山。
而另一名秀才一开始心里也“咯噔”了一下,但转念一想:棺材,不就是有“官”又有“财”吗?好兆头,看来今年我鸿运当头,一定高中。他心里十分高兴,情绪高涨地走进考场。结果文思泉涌,一举高中。
这个“高考”的故事恰好可以用西方心理学家艾利斯著名的“ABC情绪理论”来解释。A代表诱发事件(Activatingevents);B代表信念(Beliefs),是指人们对A的信念、认知、评价或看法;C代表结果(Consequences)。艾利斯认为,并非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结果C,A与C之间还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,这个中介因素是人对A的信念、认知、评价或看法,即信念B。简言之,个人对刺激情境的信念和认知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。不合理信念有三种:
①绝对化要求 :高考必须考好;孩子必须考上一本......
②过分概括化:孩子一次测验没考好,那么他的高考就失败了(把“有时”、“某些”过分概括化为“总是”、“所有”等)
③糟糕至极:孩子没考上大学,一切都完了。
所以此时无论碰到什么,大可不必“草木皆兵”,改变错误的信念,让自己放松下来。
下面几招教家长们正确助力孩子高考:
不要过多询问孩子的考试情况,本次考试已经过去,积极备战下一科考试才是重点;
当孩子与家长诉说考试遇到的困难或者心中的压力时,家长要多听少说。孩子给您说压力其实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对家长的信任。其实孩子自己明白如何去解决这种压力。这个时候他所需要的是家长理解、关注和支持;
不要过度关注身体健康,饮食清淡适宜即可。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补身体,在考前做了大鱼大肉,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肠胃;
这时候家长要做的其实就是信任孩子,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,家长是自己的坚强后盾;
为家庭营造一个愉快氛围,让每个人有好的情绪、平和的心态。
最后祝愿高三的学子们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,不辜负老师的栽培,家长的陪伴,更重要的是不辜负自己,未来可期!